首页 > 中国名家 > 漫画家

丁聪 - 关注社会 思考现实——记著名漫画家

2022-03-11 17:17:19
丁聪

艺术名家:丁聪

所属分类:漫画家

官方网址:https://www.meishu.com/baike/1/l/4674.html

进入官网 百科认领

美术家推荐更多

人物简介

 丁聪(1916年—2009年5月26日10时54分)别名小丁。

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1916年生于上海,本籍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笔名小丁。擅长漫画、插图。2009年5月26日病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自幼受家庭影响,在上海清心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抗日和平 后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至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曾为话剧《雾重庆》设计布景。1942年在桂林、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担任《钦差大臣》、《邪气 歌》、《北京人》等美术设计,同时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抗克服 利回到上海,继续从事讽刺漫画的创作和舞台美术设计。1947年去香港,参加人间画会的活动。1949年出席第1 届青年代表大会。全国文代会,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装潢 》杂志主编等。次要 作品有《阿Q正传插图》、《四世同堂插图》等,出版有《丁聪漫画选》。 

 

笔名由来 

 丁聪在中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本来 是用丁聪的名字,但“聪”字笔画太多,做版后,小了看不清,大了占画面太多,不好看,后经张光宇建议,何不用“小丁”﹖张光宇说:“你爸叫老丁(朋友们都这样称呼他),你就叫小丁好了”。从此,丁聪就用“小丁”作笔名。

人生经历

 丁聪在中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本来 是用丁聪的名字,但“聪”字笔画太多,做版后,小了看不清,大了占画面太多,不好看,后经张光宇建议,何不用“小丁”﹖张光宇说:“你爸叫老丁(朋友们都这样称呼他),你就叫小丁好了”。从此,丁聪就用“小丁”作笔名。

 

抗日和平 时期,转辗于香港及东北 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扬 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在上海、香港等地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创作了《阿Q正传插图》、《景象 图》等;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后在上海主编《清明》文艺杂志。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

 

建国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第1 、三届理事和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是第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丁聪通过其妹丁1 薇结识了上海复旦俄语专业毕业的沈峻,两人于1957年结婚,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尽人皆知 的缘由 ,被迫下放到黑龙江垦区,没有条件发表漫画,直到十1 届三中全会当前 ,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及讽刺画集《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百图》等。

1980年当前 ,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他以超常精力,从事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工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大超过之前 作品的总和。他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作品,1979年《读书》创刊起,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缀 过。

2009年5月26日,丁聪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次要 作品

近二十多年来,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集》;《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输》、(与陈四益合作);《Y先生语录》(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

 

丁聪的山海居

丁宅是四室无厅。1 进大门,走道里就堆着书。要说“堆”,绝对恰如其分。由于 这些书,不是放在书柜里或书架上,而是打着捆堆在地上,就好像预备 搬家或刚刚搬来。其实这些书既不是刚搬来也不预备 搬走,而是堆了很多年。

丁聪好读书和好买书是着名 的。进了书店如果不买本书,他就会感觉有点对不起书店,或者对不起本身 ──白来1 趟嘛。

总而言之,丁聪绝不肯空手走出书店,结果就是把书从书店往家里搬。身为漫画家,丁聪固然买书比较杂,但他说:最喜欢买的还是画册。书买回家来,过去当然是往书柜和书架里放,放不下了只好往地上堆。只是画册肯定被永久 放置在书柜和书架里。不过丁聪说,如果买书回到家,最头痛的是给书找不到安身的地方,不要说书柜和书架上连个缝隙都没有,就连地板上也没有空地了。

丁聪的书房──或许 更精确 的叫法是画室,只要 12平方米。书桌──或者叫画案,是1 块画板搭在几个书箱上,画板的上面 堆满了书,画板上四周也堆满了书和各种材料 ,像1 座座小山,只剩下两头 1 小块盆地。丁聪说,本身 既不画油画也不画国画,画的漫画都是16开的,所以画案上有块16开大小的地方就可以了。当然,有时候小山太高,不仅随时有倒塌的风险 ,就是依托 盆地工作的丁聪也常常被小山挡住,让别人没法 看见他是否在里面。丁聪的书房不仅地上面积紧张,墙上面积同样紧张。书柜和书架,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照片、画等等,把墙面遮得密不透风。人家送了1 张丁聪夫妇合影的大照片,非常好,可就是找不到挂起来的墙面。环顾丁聪的书房,唯一 还有空白的只剩下天花板了,但是没法 利用。

丁聪的书房称为“山海居”,是黄苗子题写的。“山海居”听起来风光很好。但丁聪解释,山指的是书房里乱,书堆得像山1 样,而他找东西都像海里捞针普通 难。本来 如此!

丁聪自称是老年大家庭 。儿孙在国外定居,家里只要 夫妇二人,本身 八十多岁,夫人七十多岁。但是他们没有请保姆,由于 没有地方给保姆住,只好请了1 个小时工。不要说没有地方给保姆住,就是儿孙从国外回来探亲,同样也没有地方住。他们只好花高价租房让儿孙去住。

从走道里都堆着书,就不难想象丁聪的四个房间里有多少书。丁聪夫人的房间是夫人的工作室,也是他们夫妇的餐厅。可是饭桌上堆满了稿子和函件 ,只剩下四分之1 的地方供吃饭使用。丁聪说,他们从不在家里请客,由于 没有地方为客人摆碗。

丁聪的书房很另类,由于 不装修——十几年前搬进来时还不兴装修呢,当时就是想装修也没法 让丁聪罢工 三个月,由于 凌乱不堪。丁聪的书房又很主流,由于 书房是给本身 用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而且别人看似凌乱其实本身 使用时却是井然有序。况且书房的功能是读书和工作,又有谁能不承认,这十几年是丁聪先生的创作高产时期呢。因而 ,也应当 为这间书房记上1 笔。

 

漫画父子

丁聪1916年出生于上海。父亲丁悚是中国古代 漫画的先驱者之1 ,既画讽刺社会景象 的政治漫画,也画月份牌上的时装女人。上世纪20年代刘海粟创建中国最早的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丁悚担任教务长。1933年前后,丁悚组织成立了中国的第1 个漫画协会,协会招牌就挂在丁家门口。

丁家1 时间成为明星、艺术家们会聚的场所。每到周末假日,这里俨然是上海1 个热闹的沙龙,张光宇、叶浅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聂耳、金焰……

作为长子的丁聪,虽然还在上中学,却已成了这些明星们喜欢的小成员。他坐在他们两头 ,听他们谈笑风生。聂耳来到丁家,与年少的丁聪成了好朋友。1 次他曾这样对丁聪说:“你想过没有,为何 你姓丁,我姓聂,写起来,1 个最简单,1 个最麻烦。”丁聪也曾缠着聂耳走进他在“亭子间”里的小房间,给他讲1 个个恐怖的故事。“有1 次聂耳喝醉了酒,走到天井里,顺着墙爬到阁楼上去睡觉。”1 次记者陪同丁聪重回上海,指着旧居的墙角,他说:“聂耳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

说到本身 艺术涵养 和风格的构成 ,丁聪总是会1 再提到在上海旧书店浏览 那些欧美时尚杂志、电影画报的经历。正是这样1 些杂志,还有不断上演的好莱坞影片,使年轻的丁聪的思路活跃起来,眼界开阔起来。

丁聪为什么 对父亲的沙龙情有独钟?不只是由于 他在这里度过快乐的少年时代,也不只是由于 那些名流在这里留下过欢乐的笑。更让他留恋的,明显 是当时上海呈现的文明 多元形状 ,而父亲的沙龙不过是1 个生动的写照。他或许 就是在那时开始构成 了这样的观念:画本身 心中所想,画身边眼睛所见。丑恶者鞭挞之,美好者颂扬之。

虽然父亲是漫画家,却不情愿 儿子今后也走同样的路。但丁聪本身 喜欢上了漫画。十六七岁时,有1 天,他忽然把本身 画的京剧速写拿出来给前辈们看,他们不由得感到吃惊,他的笔触竟然如此生动而精确 ,能够把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外型 、神态和动态感表现出来。他们没有想到,经常跟着父亲观看京剧的丁聪,不仅学会了拉京胡和吹笛子,还拿起了画笔。

丁聪在上海美专虽只抽时间自学了不到1 年,却为他的绘画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他的笔从未停过,1 双眼睛机敏地观察着四周 的人与事。理发店、电车、教室、麻将桌、公园、动物园,所到的地方 ,都成了他捕捉速写对象的场所。教室里围观的先生 们,头戴礼帽横坐在电车条凳上的乘客,麻将桌上专注的妇女和好奇凝望的孩子……丁聪保存上去 的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大教室里自学期间的生活速写,和 发表于1936年前后的生活漫画,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艺术上最后 起步的姿势 。

 

漫画风格

针砭时弊,讥弹世态

从走上画坛初显身手的时候起,年轻的丁聪便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1 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丁聪最后 显现 出的这类 社会讽刺的特点,在后来的创作中蔚为大观,它与政治讽刺密不可分,融为1 体,成为他的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

在成为左派 被迫停笔多年以后 ,暮年 丁聪又挥动起他的笔。

今天的读者,大多是通过《读书》每期必有的丁聪漫画而熟悉了他的名字。他与陈四益先生在《读书》杂志长时间 联袂推出的“世象写真”专栏,图文并茂,尽现近30年间中国社会的世态万象,成了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记录。从未衰老的丁聪,就这样用他的目光,不断 关注着每日变化着的中国,用他的画笔,表达着1 个画家的良心与思考。他数以千计的漫画涉猎广泛,政治风雨、世态万象,尽在笔下。自称“小丁”,丁聪挥动的却是1 支如椽大笔。

以创作讽刺诗而著称的池北偶先生,也是丁聪的1 个长时间 合作者。他这样评价丁聪的漫画艺术:“丁聪是我最敬佩的一名 艺术家。他终身 坎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几十年间却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特别是他的许多漫画,针砭理想 ,讥弹世态,充分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世界命运的关心,体现出他对社会、人民的责任感。”

池北偶特别难过地说:“从80年代起,我与他有许多次合作,他为我的讽刺诗配过将近200幅漫画。前两年他因病不得不放下笔,去年年初,丁夫人沈峻为了鼓励他,特地要我新写1 首诗,他居然真的配了1 幅画。我把他的漫画选了100幅,每幅配1 首诗,编了1 本书《世态讥弹》,出版社说这几天就要出版,没想到书还没有出来,他就离开了我们。”

为池北偶画的这幅漫画,竟成了小丁——1 个画了70多年的艺术家的——绝唱!

 

初期 电影漫画

丁聪的漫画名播天下,尽人皆知。吴祖光说过:“小丁的画有他独具的特殊风格,画中每1 根线条都是他小丁的,而不可能是任何1 个别人的;他的风格是这么的鲜明和强烈,是这么不同凡响 !假如有1 千幅画摆在我面前,其中只需 有小丁1 张画,我可以保证1 眼便能把这1 张画认出来”。至于为何 丁聪后来的画都属名“小丁”,这其中还有1 段故事———“我开始画漫画时,签名曾用过真名‘丁聪’,但繁写的‘聪’字笔画很多,写小了,版面做出来看不清,写大了,在1 幅小画上占了很大1 块地方,看上去很不相称,因而 张光宇就建议我署名‘小丁’。我以为有理,就采纳并沿用至今。第二个缘由 是: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大人物 ’,这倒符合我这一生 的基本经历———尽管成名较早,但始终是个‘大人物 ’,连个头儿也是矮的”。

丁聪的这段自白,倒是给了爱好 他的漫画的收藏者1 个提醒,凡是属名“丁聪”的必是时间上比较靠前的。这里出示的三幅丁聪的初期 漫画,有二幅属“丁聪”,《狩猎图》属“小丁”,明显 是听了张光宇的劝说以后 的作品,而那两幅明显 是更早1 些的了,你看那“丁聪”二字的签名式是不是很繁琐很不好看很不好认?留意 孙瑜和金焰脸下那个签名。虽然签名笔画多不好安置,但是,初期 的作品比之早期 的作品,从收藏意义上讲,当然是情愿 早而不情愿 晚了,越早越少,越少越珍贵。

笔墨当随时代。丁聪漫画的题材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及个人生活际遇变迁的影响。我们看丁聪的初期 漫画,从中可以窥视出1 个画家成长的脚印 和四周 生活圈子对创作内容的折射。丁家是朋友常来常往的聚所,是非常热闹的沙龙,来客多是旧事 界、演艺圈 、文明 界的朋友……张光宇、叶浅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聂耳、金焰、黎锦晖……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丁聪把漫画的次要 对象就锁定在这些生活圈内的电影界的人物上了。我们从后来许多关于丁聪的老照片中也能够 看到他和演艺圈 的明星们自由自在 亲密无间的合影,就很容易理解为何 丁聪的初期 漫画会有那么多的电影明星,不熟悉他们,何以表现他们?

韩兰根与刘继群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影坛的1 对活宝,滑稽风趣,1 高1 矮,1 胖1 瘦。到了丁聪的笔下,这两个活宝更搞笑了,1 个端枪瞄准射击打得着打不着还没谱呢,另1 个就忙着塞耳朵听不得枪声响还打什么鸟猎?这幅漫画还是彩色漫画,似从未向公众展现 过,弥足可珍。

这1 幅四人肖像漫画:导演二人、演员二人:蔡楚生、孙瑜、郑君里、金焰吴祖光说的丁聪特有的线条在这四幅肖像漫画上表现得并不醒目,你可以将后来丁聪的人物漫画与之比拟 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后期的人物像线条是圆润的可亲的,而初期 的是见棱见角十分地刚直不阿,四条汉子都只露1 只眼。不告诉你,你不会1 眼即知这是丁聪画的而非他人画的。

《银河星浴图》是丁聪1935年的作品,这1 年丁聪还不满二十岁。在后来天下太平的时候,有人问到丁聪艺术涵养 和风格是如何构成 的,丁聪总是会1 再提到当年上海滩流行的那些欧美大画报对他的影响,还有不断上演的好莱坞电影对打开他艺术创作思路的启发。丁聪学习国外漫画家的笔法和风格,但不是照抄。我们可以以丁聪初期 漫画风格中模糊 辨出外国某漫画家的影子。曾经见过1 幅外国漫画家画的《好莱坞明星海浴图》场面宽广,中近近景 皆备,人物众多(有5 六十人),色彩艳丽,有可能丁聪的中国版《银河星浴图》是受到了“海浴图”的启发。

《银河星浴图》是张大型漫画,但比拟 于“海浴图”却只要 人物的近景特写塞满画面,缺少景深、海滩,亦无广阔无垠之感,只要 几把遮阳伞放在1 个角落里点缀着。身着泳装的男女影星分别是(从右到左):孙敏、宣景琳、顾兰君、顾梅君、舒绣文、郑小秋、叶秋心、胡蝶、黄耐霜、龚稼家、梅熹、徐来、王献斋、高倩苹、高占非、严月闲,共16位,5男11女。这其中如今 的读者比较熟悉的是“标准美人”徐来,“影后”胡蝶,在重庆时期被誉为“四大名旦”之1 的舒绣文。也只要 非常熟悉旧时影星人物的边幅 体态的读者才能逐一 分辨他(她)们并精确 无张冠李戴地逐一 对号入座。右下方托腮的是舒绣文,两头 上坐者是胡蝶,徐来我也能认出来,坐在两个比手划脚 大开玩笑的男星上面 撑着胳膊的女子便是。

隔了不算久远的七十载岁月,星光灿烂已化为往事如烟,今天我们只能从丁聪的漫画中,模糊 感觉旧日电影人物曾经具有 过的光环和喧哗了。

 

纪念丁聪

纪念这位漫画大师,在丁老去世2周年之际,丁聪的后人建立了“丁聪漫画艺术网”,于2011年5月26日起正式开通。该网站在线展现 了丁老正式出版的画作2000多幅,珍贵照片近百张,展现 了大师终身 的艺术成就和历程,对希望了解与缅怀丁老的网友,这都是画作材料 最详实 的站点。网友可登陆百度网站搜索站名进入丁聪漫画艺术网。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Ding Cong (1916 - May 26, 2009, 10:54) alias Xiaoding.

 

Famous Chinese cartoonist and stage artist. Born in Shanghai in 1916, his ancestral home is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His pen name is Xiaoding. Good at cartoons and illustrations. He died of illness on May 26, 2009 and began publishing cartoons in the early 1930s. Influenced by his family at an early age, he began to publish cartoons when he was studying in Qingxin School in Shanghai. After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 painted for the magazine Salvation Cartoon and edited pictorials such as Good Friends, Earth and Today's China. From 1940 to Chongqing, he worked as an artist in China Film Studio. He designed scenery for the drama "Fog Chongqing". In 1942 in Guilin, Chongqing, Chengdu, Kunming and other places, as "Imperial Minister", "Zhengqi Song", "Peking Man" and other art design, while holding a personal exhibition in Chongqing. Returning to Shanghai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continued to engage in the creation of satirical cartoons and stage art design. In 1947, I went to Hong Kong to attend the World Painting Fair. He attended the first Youth Congress in 1949.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gress, successive Vice-Editors of People's Pictorial,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Youth Federation,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Editor-in-Chief of Decoration Magazine, etc. The main works are Ah Q's Illustrations, Fourth Generation's Illustrations, etc., and the publication of Ding Cong's Selected Cartoons.

 

The Origin of Pen Names

 

Ding Cong began to publish cartoons when he was in middle school. He used Ding Cong's name, but there were too many "Cong" characters and strokes. After making the edition, it was too small to see clearly, too big to occupy too many pictures. It was ugly. After Zhang Guangyu's suggestion, why not "Xiao Ding"? Zhang Guangyu said, "Your father is Lao Ding (as his friends call him). You just call him Xiao Ding." All right. Since then, Ding Cong has used Xiaoding as his pen name.

 

Ding Cong began to publish cartoons when he was in middle school. He used Ding Cong's name, but there were too many "Cong" characters and strokes. After making the edition, it was too small to see clearly, too big to occupy too many pictures. It was ugly. After Zhang Guangyu's suggestion, why not "Xiao Ding"? Zhang Guangyu said, "Your father is Lao Ding (as his friends call him). You just call him Xiao Ding." All right. Since then, Ding Cong has used Xiaoding as his pen nam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he worked in the rear of Hong Kong and Southwest University, engaged in editing pictorial newspapers, stage art design, art faculty and painting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pictures. At the same time, he participated in many art exhibitions with cartoons. In Shanghai, Hong Kong and other places edited "Friends", "Earth", "China Today" and other pictorial newspapers. Later, he engaged in stage art design in Chongqing, Chengdu and other places, and created Ah Q's True Biography Illustrations, Phenomenon Diagrams, etc. He joined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in 1944. After 1945, he edited Qingming Literature and Art Magazine in Shanghai. From 1945 to 1947, many influential satirical paintings on the theme of "struggling for democracy" were published in Shanghai.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Pictorial, he was the deputy editor of the People's Pictorial, the Standing Committee and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National Youth Federation, the first and third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Fine Arts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Comic Arts Committee. He is a member of the Second and Sixth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Ding Cong, through his sister Ding Yiwei, met Shen Jun, who graduated from Russian major in Fudan, Shanghai. They got married in 1957.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fter 1957, they were forced to devolve to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for well-known reasons and publish cartoons unconditionally. Only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did they draw satirical cartoons again. There are Lu Xun's Fiction Illustrations, Ding Cong's Illustrations, the satirical album Yesterday's Events, and Hundred Paintings of Ancient Interest.

 

After 1980,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he worked with extraordinary energy in illustration of literary books and satirical cartoons, an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which exceeded the sum of previous works. He often publishes his works in variou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Reading in 1979, his cartoon column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On May 26, 2009, Mr. Ding Cong died in Beijing at the age of 93.

信息声明更多

1、本站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投稿或网络,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信息仅做浏览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