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推荐更多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55年,1955年出生于中国福州,1975.09-1976.09福建省福州红卫骨胶厂工人,1976.09-1978.09福建省福州美术公司职工,1978.09-1982.09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先生 ,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09-1984.09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198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1988-89年,西德汉堡美术学院自在 艺术系研修,1992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副主任。1993.11-1996.06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1996.06-1997.08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兼油画系主任,1997.08-2000.01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2001.08至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许江是一名 才华横溢,集诗人的遐思、画家的激情、理论家的敏锐、演说家的风采集于1 身的优秀油画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 许江作品中气势恢弘的氛围除了源于场面的宏大和深厚无力 的色彩和形体,更多的是由于具有分量 感的空间给观者心思 上酿成的 历史知觉,在大跨度的时空建构中隐喻了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包含1 种强烈的悲剧式的视觉震动 力。他的作品无机 的融合了传统思维与古代 表现方式,那颤动疾飞的笔触,那晦涩沉厚的色块,交织成生存与殇逝之间强烈对峙着的战场,在史诗般的激越与悲怆的绝唱中,令我们体验到历史和生命的情殇。
许江的作品以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超然的感觉方式,以高度的艺术创作激情和对艺术风格的英勇 挖掘,以对历史和当下的透彻审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更深层次的当代文明 精神和文明 批判。
许江的作品既不是马远、夏圭式的寄情;也不是莫耐、塞尚的视觉印象。它已超越了艺术的界限,融汇了东东方 文明 中某些深刻的内涵。他从1 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向我们展现 了许江艺术的无量 魅力。
(1 )
许江是一名 才华横溢,集诗人的遐思、画家的激情、理论家的敏锐、演说家的风采集于1 身的优秀油画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许江作品中气势恢弘的氛围除了源于场面的宏大和深厚无力 的色彩和形体,更多的是由于具有分量 感的空间给观者心思 上酿成的 历史知觉,在大跨度的时空建构中隐喻了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包含1 种强烈的悲剧式的视觉震动 力。他的作品无机 的融合了传统思维与古代 表现方式,那颤动疾飞的笔触,那晦涩沉厚的色块,交织成生存与殇逝之间强烈对峙着的战场,在史诗般的激越与悲怆的绝唱中,令我们体验到历史和生命的情殇。许江的作品以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超然的感觉方式,以高度的艺术创作激情和对艺术风格的英勇 挖掘,以对历史和当下的透彻审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更深层次的当代文明 精神和文明 批判。许江的作品既不是马远、夏圭式的寄情;也不是莫耐、塞尚的视觉印象。它已超越了艺术的界限,融汇了东东方 文明 中某些深刻的内涵。他从1 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向我们展现 了许江艺术的无量 魅力。
(二)
许江是一名 感情复杂的艺术家,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冯至、戴望舒式的南方才子多愁善感的中国纯粹诗质和塔皮埃斯、博伊斯、基弗式的东方 表现主义锋芒和深沉的理性思考,这些似平水火不容的要素 在许江艺术中奇迹般地得到融会和磨合。《春之祭》、《山水的谐音》、《夏芒》、《积石》、《七月流火》、《白雪流云》等四条屏式的巨幅抽象作品,不但在内在 包装(四条屏)上认同中国文明 传统,即使布满地道的东方 油画古代 技法的画面上,其中清纯的中国文人诗意象和1 个古代 灵魂的梦幻和梦话 仍然 清晰可辩;而在《棋》系列、《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系列中,许江则显示了1 个在曾经慷慨激昂但己经日薄西山的’85新潮运动后不甘沉寂而继续向古代 艺术纵深追击和精神上深层诘问 的兵士 本质。着迷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瞬间穿越、周转、停顿、高扬、隐入等轨迹捕捉的许江把“具象”和“抽象”同时并置在本身 的作品上,试图把毕加索、布拉克尚未完成的在尊重二度空间的结构和节奏的同时凸现三度空间的立体主义绘画推向完善 。毫无疑问许江获得了非凡的成功,他的1 系列“绘画浮雕”(高天民语)式的作品使当代1 部分“不能忘情于油画,而又不甘于固守油画传统形状 的艺术家”(水天中语)看到了突围的多种可能。可以说,许江艺术风格的生成和发展是临近世纪末的画坛上的必然景象 ,由于 它预示了下1 世纪中国艺术的某种新的流向。(苏旅1994写)
(三)
许江永久 是许江。他为这十二幅画起了1 些耐人寻味的标题:六叟图、斜阳红、西风瘦、落凰坡、水云间、秋风过、回春堂、安公子……在观众心目中,其中有1 些确实是对画意的诗性提示,如《六叟图》、《斜阳红》、《秋风过》;而另外1 些标题与画中抽象 并不相涉,如《落凰坡》、《安公子》等等。从整体 看,这些题目不仅与习见的画题不同,而且与我们得自艺术史上的向日葵印象大相径庭。画家在这里实际上采取了1 种“陌生化”(亦即“间离”)的手法――这些标题使绘画史上被1 画再画的向日葵变得独特和离奇,不仅向日葵不再是1 种花木或者油料作物,而成为1 种历史文明 抽象 ;而且它也不再是人们熟知的(如梵高式的)向日葵,而是从漫长的中国文明 史中走来的人格化抽象 。《葵园十二景》的确描绘了自然,但不是人们熟知的自然,它被剥去了“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了如指掌 的东西”(布莱希特语)。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葵园”显得新颖、陌生,我们在惊讶和寻思捉摸以后 ,有可能获得新的感受,尝试新的解释。(水天中)
时间上“当代”的艺术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堪称文明 属性上“当代”的艺术?这是今日中国艺术家没法 回避的课题。二十世纪以来中西两大艺术体系的相遇、碰撞,归纳 出中国艺术在观念、言语 上不断求新与试验的种种征候。通过对中国艺术古代 之路的文明 研讨 ,可以梳理出1 种与东方 古代 艺术性质上不同的“另1 种古代 性”,这方面大致已比较清楚。但是,伴随着二十世纪最初 十年社会、经济、文明 上的“全球化”趋势的迅速蔓延,中国艺术还没有脱开“古代 ”的文明 逻辑,就迎来了新的也即“当代”的文明 境遇,艺术的基本成绩 由此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类 变化,并不是每1 个中国画家都及时敏感到并且自动 地迎向挑战,甚至由于历史的惯性而拒斥实际到来的理想 。
这类 新的文明 境遇可以称为“后主义”文明 境遇。对属于文明 性质的这个“后”字,以往我们的理解次要 在东方 艺术的“后古代 ”思潮上,这股思潮既是对东方 古代 主义的理论否定与款式 修正,但又随着“全球化”趋势表现为全球性症候,引发出艺术的失序和混乱,特别是愈来愈 趋于观念的艺术导致艺术本体的迷失,由此产生全球性的不亚于东方 二十世纪初蒙受 古代 主义冲击的“新的震动 ”,对于有着本身 文明 传统的中国艺术,更是必然产生理想 的文明 焦虑乃至抵御性心思 。但是,如果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构成 的新的社会思想和文明 上萌发的新的认识 ,我们应当 看到,在1 种普遍的“后古代 ”思潮出现 的同时,中国文明 也进入了1 种“后东方 ”的时代,那就是依托中国社会发展的契机,既吸收东方 的经验,又对来自东方 的影响作清醒的文明 审视并采取策略性的呼应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浙江省美术家主席。
1955年8月 出生于福建。
1982年7月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8-1989年 赴西德汉堡美术学院自在 艺术系研修。
1984 油画《华侨姐妹》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7 油画《渔夫》入选“美国BeyondtheOpenDoor展”。
1988 在德国汉堡美术学院举办个展在德国汉堡InFaust画廊举办个展。
1989 安装 《神之棋》入选“汉堡美术学院‘89展”和“德国国际青年艺术家联展”,在德国Harburg文明 馆举办个
1990 系列作品《将相和》入选德国萨布吕肯国家美术馆“中国青年艺术展”。
1991 油画《春之祭》等入选中国杭州“新学院第二回展”。
1992 油画《红背景上的棋俑》入选香港“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安装 《与伏尔泰弈棋》入选“当代青年雕塑家约请 展”和 “第三届中国当代艺术研讨 文献展”。
1993 安装 《生生不息》〈与施慧合作〉入选澳大利亚昆士兰国家美术馆举办的“1993亚太地区古代 艺展”,在香港ZEESTONE画廊举办个展并出版画册《四季八方》。
1994 油画《冬至》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综合材料作品《翻手覆手弈》系列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4油画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油画《山水的谐音》系列参加在美国纽约,洛杉矶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家12人展”。
1995 综合材料作品《关于皮鞋与布鞋的演习》系列参加在德国汉堡举办的“中国新艺术展”,出版画册《纸‧棋‧艺─许江、施慧作品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6 综合材料作品《对手弈》系列参加首届上海双年展,出版画册《中国古代 艺术品评论书‧许江》〈广西美术出版社〉《具象表现绘画文献集》出版。
1997 综合材料作品《对手弈》系列应邀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当代艺术学术约请 展”油画《世纪风云》〈合作〉入选“97中国艺术大展”并获金奖,后获“鲁迅艺术奖”。
1998 油画《世纪之弈》系列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并出版个人画册,油画《世纪之弈‧石碑之三》参加“中国画山水画与油画风景画联展”,油画《世纪之弈》系列参加台北“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赵无极、许江、陈国强三人画展”。
1999 综合材料作品《对手弈》系列应邀参加在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举办的“第14届亚洲国际艺术展”,油画《99科索沃》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民族》入选“澳门回归艺术大展”并获银奖。
2000 油画《大棋局》系列应邀参加“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约请 展”,油画《世纪之弈‧沉船》系列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油画《大风景》系列应邀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守望家园:油画约请 展”。
2001 赴柏林Bethanien艺术中心工作三个月,举办“历史的风景”个人画展,在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与传播中心举办双人展“天与地:关于中国的两种视觉”〈与施慧合作〉,油画《大棋局》系列参加“新抽象 :中国当代绘画二十年展”,油画《大城市》系列参加首届“成都双年展”,安装 作品《中国山石》参加“重新洗牌:以水墨的名义”艺术展,参加与策划在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举办的“生活在此时: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策划“山水人─中国西湖国际雕塑约请 展”,作品《品茗山水》参加展览,组织和策划“东方丝国”大型时装发布晚会。
2002 油画《历史的风景》系列参加“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约请 展”,油画《历史的风景》系列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 十家展,出版大型个人化测《当代艺术与本土文明 :许江》〈福建美术出版社〉,策划“岁月如歌─中国西湖国际雕塑约请 展”,作品《眺望》参加展览,策划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景象 学学会联合主办的“景象 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2002年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3 2003年作品《水土的表情》参加“双重时间:亚洲当代艺术约请 展”,油画《历史的风景‧京沪之间》系列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出版个人画集《上海蜃景》、《眺望城市》,担任“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考察”系列活动总策划人,担任伊朗德黑兰国际双年展学术评委,担任“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评委。
2004 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举办个展─“上海蜃景”,并出版个人画集《大地上》〈山东美术出版社〉,油画《历史的风景‧柏林》系列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东方既白: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油画《历史的风景‧桥》系列参加武汉“2004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担任2004年上海双年展总策划人,掌管 策划“2004上海双年展‧影象 生存”展览。
2005 作品《黑瓦‧白瓦》系列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油画作品《城市上空》系列参加“2005成都双年展”,油画作品《翻手覆手弈‧之1 》、《世纪之弈‧沉船》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油画作品《历史的风景‧桥之二》参加“中国画山水画与油画风景画展”,出版个人文集《1 米的守望》、《视觉那城》〈上海书画出版社〉,策划“2005中国杭州国际书法艺术捷”系列活动。
2006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远望:许江的绘画”大型个展并出版大型个人画册《远望:许江的绘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作品《水调歌头》系列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显微镜‧观:中国当代艺术展”,作品《城与墙》系列参加伊朗德黑兰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历史交叉口:中国当代艺术展”,担任2006年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 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远望:许江的绘画”大型个展;
作品《老街》系列、《冬远》系列参加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执纸之手”艺术展;
系列作品参加在上海、南京举办的“远西:四位中德之间的艺术家”学术专题展;
2008年 作品《冬远》系列参加“百年华彩乐章”中国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
安装 作品《葵阵》参加“四季——第三届中国媒体艺术节”;
作品《5 谷杂粮之葵》参加“5 谷杂粮——中国当代艺术展”;
作品《冬远》参加“超越图像——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迈阿密);
作品《葵园十二景·花田错》参加“拓展与融合——中国古代 油画研讨 展”;
作品《5 谷杂粮之葵》参加“磨石——中国瑞典当代绘画联展”(北京·中国美术馆,斯德哥尔摩·瑞典东方博物馆);
作品《芦望》系列参加“华东六省1 市水彩画约请 展”;
2009年 《黑瓦·白瓦》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长三角优秀美术作品联展”;
2010年 担任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上海世博会城市生命馆总策划;
7月28日“被解救 的葵园:许江新作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2011年 担任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
5月28日至7月30日“最葵园:许江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
12月27日参加“中国姿势 ——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2012年 2月8日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先生 艺术展演活动优秀艺术作品暨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展;
2月25日参加浙江省美协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
具体说来,许江在绘画上攒积起来的成果次要 是关于城市和大地的风景。城市的景物是文明 符号,大地的生命是自然符号,二者的义涵本分属两品种 型,在许多画家那里情各有钟,但在许江的视野中却都同属于1 个存在的世界。他喜欢研讨 城市,把城市当作文明 的肌体,特别 喜欢追随 城市的历史,把1 本本城市的传记读成历史的篇章,把城市的表像视为历史的片段,因而 ,城市在他的笔下成为画不完的对象,大者到与天际相接的城市轮廓与建筑躯影,小者到城市的巷陌、房屋的细节乃至道路的斑记。从绘画风格看,他的城市主题的作品都是史诗般雄壮 和悲剧般凝重的混合体,他似乎没法 为城市的现状勾画清晰的图景,反之,却像深陷在城市的梦境中感受正在消逝的存在。所以,他把本身 笔下的城市风景称为“历史的风景”或“逝去与即将逝去的风景”。这类 风景,与其说是“看”到的风景,不如说是“思”到的风景。而被“思”的也不仅仅是城市本身,而是作为文明 集散地的历史。在他的笔下,柏林、上海、北京等等有着深厚历史文明 积淀的城市是同1 种性质的存在,他描绘着不同城市的景象,表达的却是同1 种感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绘画是从观察“形”本身升华到关注形而“上”的精神活动过程,他笔下的城市风景也是1 种文明 上的抽象性景观。
在视觉上与城市的风景对应的是大地的风景。在这个系列中,许江似乎换了1 种心态,他做的不再是沉思的文章,而是行吟的诗章。或许从城市走向田野 ,他获得了阔别 历史重负的轻松,他因而 可以随兴表达,去发现和捕捉许多生动的、转眼 即逝的大地表情。在那里有许多因生命蓬勃而引发的感兴和因四时变迁而触动的怜爱。比拟 起城市系列,他的大地系列画得视角多变、手法轻松、意趣活泼。由此可以说,他许多年在绘画世界里的心灵和情感就维系着城市与大地这两种生命情状,在“思”与“诗”、“话”与“画”的生活中交错穿行。
文明 超越
把风景这类 传统的绘画题材画成具有文明 主题的篇章,这就是许江精神上的文明 超越。1 方面,他取东方 “后古代 ”思潮提供的“文明 研讨 ”视角,对既定的规范抱以怀疑,置信 事物的不确定性后面有着可能生发的生命契机,绘画的目的不再是为事物作本质性的结论,而是使事物本质在诘问 的过程中浮现成形,在对客观世界的探寻中使自我这个主体得以验证。另1 方面,他以“后东方 ”的文明 策略克服了因跟随 东方 艺术线性发展而产生的思想焦虑与文明 隔膜,立足本土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理想 ,弘扬传统文明 的丰涵大义,用1 种“以中化西”的方式体现文明 上的自信。他的艺术是“历史感”与“当代性”同构的艺术,其中的“历史感”,是与历史“活”在一同 的彼此相望,其中的“当代性”,是凭借当代智识零碎 对当代文明 成绩 作出的图像阐释。
对许江的绘画作如上文明 意涵的分析,或许能够使我们看到中国当代绘画走出传统静态模式或东方 款式 的可能性。但另1 方面,作为画家的许江,在很多年里持续的另1 种工作是克服当代图像世界带来的挑战。这是绘画在图像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解决的成绩 ,这类 成绩 是具有双重性的,1 是如何在“图像的贬值”的境况中解决绘画图像的创造成绩 ,二是如何在绘画图像中解救 图像应有的“精美性”。许江是当代“学院派”画家中最积极接触新媒体实验、倡导乃至研讨 新媒体艺术文明 景象 的一名 。然而他艺术的立足点还是在绘画领域。他执意当1 个“坚持架上绘画者”,去做“图像时代绘画何为”的文章。这是他在“新媒体图像技术迅疾发展,传统的绘画形状 渐成危机”两极分立态势下的清醒选择,而他的绘画探索借助了这样1 种两极对应的态势所酿成的 文明 心思 张力,找到两种不同的视觉经验的相干 性,从而从绘画的自主性出发,缓解图像时代引发的绘画的“危机”。
“守望”绘画是今日许多画家的信心 ,但是,守望不是1 种封闭的自我关照,而是守望者向外部“世界”敞亮本身 并与“世界”共同“澄明”的过程,这需求 集中解决绘画中“看”的方式。许江深知绘画上的“看”,不仅是视觉物理与生理的活动,也是1 种社会认识 的表征,所以他的“看”,是1 种综合的“看”。从视觉的“看”的方式入手,他的绘画构成 了“视象”、“心象”和“文象”三种品性的统1 。作为西子湖畔“具象表现绘画”群体的倡导者和核心人物,他在以景象 学哲学为方法论的视觉转换上投注了相当的力气,那就是在面对自然事物之时将陈规和经验“悬置”起来,使目光透过围裹在事物表面的杂芜,直逼事物的“本质”。在无碍的“视”刹然触及事物的“象”之时,事物的生命得以“澄明”。因而 ,他的画总是在抹去重来的过程中攸忽驻笔,在混沌中显现出富有内在结构的“视像”。为了克服单幅作品不能尽观尽兴的局限,他大量采用系列画面或连续画面,特别经常在小幅作品中采用十几、数十张小画拼接成1 大幅画面的手法,用时间性的片断构成空间性的景观,以此获得对客观世界统摄的“心象”。他的作品在色彩上去繁取纯,笔法随性率意,用丰富斑驳的肌理营建 出1 片混茫的气息,使全部 画面透溢出鲜明的精神性,呈现出了有文明 学养的“文象”。
在许江最新的《葵园》系列中,1 种整合的文明 认识 似乎更加清晰了。可以把这个系列看成是城市主题与大地主题的迭合,茂密的葵花如生长的城市建筑,更是大地上蓬勃不息的生命;也能够 看成是画家行走与守望、思考与叙说 的迭合。葵花的群像交织出生命的混响;系列的画幅不是1 个系列的终结,而是1 种向将来 延伸的开始……
Xu Jiang was born in Fujian in August 1955. He graduated from the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Zhej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1982 and went to Hamburg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Germany as a visiting scholar in 1988.
He is currently the president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vice-chairman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Member of the 10th Plenar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Fede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Circles.
Vice Chairman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Chairman of Zhejiang Literature Federation, Chairman of Zhejiang Art Association and Dean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Born in 1955 in Fuzhou, China, from 1975.09 to 1976.09 i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Hongwei Bone Rubber Factory, Fujian Province, 1976.09-1978.09 in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Province, Fuj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1978.09-1982.09 in the Department of Oil Painting, 1982,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Oil Painting,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1982.09-1984 Ministry of Fine Arts Editor, lecturer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Chinese Academy of Fine Arts, 1988-89, Department of Free Arts, Hamburg Academy of Fine Arts, West Germany, 1992,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eputy director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Chinese Academy of Fine Arts. 1993.11-1996.06 Deputy Director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1996.06-1997.08 Assistant Dean and Head of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1997.08-2000.01 Vice Dean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Vice Chairman of Zhejiang Association of Fine Arts, 2001.08-present President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Vice Chairman of Zhejiang Association of Fine Arts, 10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Representative.
Xu Jiang is a brilliant oil painting artist who combines poet's reverie, painter's passion, theorist's keenness and speaker's style.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represen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expressionist art in China's contemporary art world. The magnificent atmosphere in Xu Jiang's works not only stems from the magnificent and powerful color and form of the scene, but also from the historical perception caused by the space with a sense of weight, which metaphorizes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 span of time and space, and contains a strong tragic vision. Shock power. His works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modern expression, the trembling and flying strokes, the obscure and thick color blocks, interweaving into the battlefield of strong confrontation between survival and death, and in the epic surge and sad chorus, we experience the feelings of history and life.
Xu Jiang's works, in a rigorous way of rational thinking and transcendent feeling, with a high degree of passion for artistic creation and brave excavation of artistic style, with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vividly and vividly demonstrate the deeper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and cultural criticism.
Xu Jiang's works are neither Ma Yuan's or Xiagui's sentiments nor Monet's or Cezanne's visual impressions. It has gone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art and merged some profound connotation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a unique artistic perspective, he shows us the infinite charm of Xu Jiang's art.
1、本站信息均来自于美术家自己投稿或网络,本站无法确定每条信息或事件的真伪,信息仅做浏览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