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筹备了近一年多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有鲜明的学术观点和策展思想。顾名思义,参展的作品应该是运用写实方法而不是其他方法进行创作,而又具有人文精神和相应的艺术品格。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对其他风格和技法的油画存有偏见和持写实为上的态度。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是多元的,艺坛上的各种风格流派如园圃中的百花竞相开放,异彩纷呈,写实艺术是其中颇受人们欣赏和喜爱的一个品种。油画艺术,自它被引进中国之后,写实风格一直占主流地位。写实油画和20世纪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虽然那时在西方,写实艺术遭遇现代主义的严重挑战而处于式微状态。写实油画之所以在中国赢得了广大观众,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人为推动和意识形态压制其他艺术派别所造成的结果,而主要是当时社会及其知识精英们的主动选择。写实油画作为人民抗争旧制度、旧势力的武器和手段,在战争和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和平时期,它继续以其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欣赏的艺术形式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写实油画在中国也是在克服了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上个世纪前70年,从事写实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们不断排除各种政治运动和狭隘意识形态的干扰,使其按照艺术规律健康地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尤其近几年来,写实油画因艺术市场的迅猛扩展而受到很大的推动,在涌现出不少写实高手和涌现许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和格调低下的作品。有人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心态浮躁,作品缺乏应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格调。这些情况已引起社会舆论和画界的关注,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要关注当前写实油画的状况,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以重振中国写实油画的雄风。这是筹备和举办这次“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的初衷。
不论从学理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要严格确定“写实”的含义和范围都有很大的难度。在写实艺术与其他风格流派的艺术之间,有相当大的模糊地带。人们一般只能采用大致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标准,称谓那些从生活中加以艺术提炼、概括,又采用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来加以描绘的作品。同样,衡量艺术作品中的精神与品格也没有明显可以把握的标尺,通常人们在作品的整体面貌中,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中,感觉其精神指向、文化内涵的深度和艺术趣味、格调的高低。正是因为对这些问题常常有见仁见智的认识,我们才需要不断通过学术讨论和艺术实践来交换意见、加以研究,以提高认识。举办这样的展览和召开相应的学术研讨会,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因此把这个展览定名为“研究展”,也是十分恰当的。
使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的是,全国油画界的朋友们得知要举办这次展览的意向后反应强烈,纷纷表示赞同与支持,认为这是适时之举。为办好这次展览,中国油画学会等筹办机构在北京举行了两天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油画家与理论家围绕“写实”和“精神与品格”这一主题热烈地展开了讨论,并为展览献计献策。画展评选工作正式启动之后,数以千计的油画家送来应征作品接受评选。经过严格的评选程序,最后有200余件作品参展。
从这次送展和参展的作品看,当代中国确实拥有相当大的写实油画家的阵容,这是20世纪油画界先驱们奠定的良好基础,也是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尽管中国的艺术教育和中国的文化氛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坚持艺术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却是中国油画可以引以自豪的一大特色。中国艺术家并不认为写实是唯一或最好的手法,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文人画崇尚的是含有写实因素的写意方法。但是,20世纪中国艺术家乐于接受西方写实艺术的挑战。在中国画领域,坚持“借古开今”的传统型艺术家从中西艺术的对比中,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在探讨水墨艺术的革新中作出了成绩;而另外主张用西画写实观念、技法来补充和丰富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引西润中”的一派,则把写实、写生法融进了传统水墨语言中,创建了“新体”中国画。对西画写实与写生法引进中国画所产生的作用,至今画界仍有不同意见,这种学术争论和不同路线的艺术实践无疑有助于中国画朝着多元、多样的方向前进。
写实油画被引进到中国,它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油画家,远涉重洋学习的也好,在域内做研究的也好,因传统文化背景不同,要深入领会和掌握产生在欧洲文化土壤中的写实油画,则有相当的难度。不同的空间意识,不同的造型观念,常常使一些中国艺术家在深入写实堂奥前却步。但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努力,中国油画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一切被引进来的艺术品种一样,写实油画被传到中国之后,不可能不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润。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逐渐融进写实油画中,赋予油画以民族特色。近几年来,被称之为“意象油画”的思潮兴起,这派艺术家试图用写意的方法创作油画,作为一种艺术探索是值得欢迎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不可能替代写实油画,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即使从事意象性油画创造的艺术家也不能没有写实油画的基础。欧洲油画自古典到现代,虽不断发生“叛逆”和“蜕变”,但仍有一脉相承的空间观念、结构意识,一些造型手法也有传承关系,从事意象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对此需有明确的认识,而不应该在追求“意象”效果时消解油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性。
本次展览的写实油画以反映现实题材为主,主要是描写当代人的形象,也有相当一部分风景画。在人物画中不少是肖像画或带有肖像特征的人物形象。 他们主要是生活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工人、农民、城市平民、解放军战士和知识分子。艺术家多以平视的角度去描写人物,不刻意“歌颂”和“美化”,似乎要显示他们作为劳动者的“本色”。有些作品取材弱势群体,这是当前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大力关注的人群。他们劳动和生活在底层,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状态往往被我们社会繁荣的景象所遮掩。正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揭示社会上不平等的现象,是写实艺术或现实主义艺术应有之义,我国当代油画家们理应在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们不以怜悯的态度描绘弱势人群,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加以表现。平视和客观描写并非作者没有“倾向性”,而是作者有意掩盖自己的倾向性而让画中人物自己说话,与观众直接交流,这种表现方法符合写实艺术与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
有些作品选取反思“文革”的题材,采用了一些暗示手法,内容发人深省。
写实的女性人物形象是人们常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当前,我国有些写实油画家在描绘女性人物形象时过分强调她们外表的妩媚和柔美,人物姿态、动势造作,格调媚俗。美,有表象的,也有内在的,中外一切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都是以表现内美而显示其艺术品格的。表现女性尤其裸体女性的形体,要从审美的角度,要有分寸,要掌握一定的“度”。在这方面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次参展的描绘的女性人物作品的内容和格调是健康的。
展览会中一批优秀的风景画以其独特的立意和构思,以丰富的色调层次,以较深的意境而引人注意。与以前风景画多描写名地胜景不同,艺术家们笔下多是普通的自然景色。他们重视对自然的体验和表现,重视在单纯、精练的艺术语言中追求表现的深度。与人物画一样,不少风景画在吸收国画写意手法的同时,在空间、结构和色彩的表现上,注意保持和发挥写实油画的特点与优势。还有一些以风景为题材的作品,揭露城乡建设中忽视环境保护、破坏生态平衡等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对当今社会有不可忽视的警示作用。
这次展览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国油画的现状,艺术家们的视野比较开阔,绘画技巧普遍有所提高,不少作品有相当的艺术水平。但在精神与品格的层面上,在写实功力与技巧的表现上,出类拔萃的作品较少。整体说来,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够,艺术语言提炼不充分。可以看出,市场化的大潮在推动油画走向繁荣的同时,也给它的健康发展投下阴影。浮躁的心态妨碍艺术家们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在参展的作者中年轻的油画家较少,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油画艺术教育令人堪忧的状况。相信这些当代中国油画前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是在国内艺术气氛十分活跃,国外观念艺术衰落的情况下举办的。传统的造型艺术,不仅是写实油画,曾受到观念艺术和新的视觉图像的冲击。有人曾经议论,绘画尤其写实绘画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国外传来的最新信息表明,观念艺术已经走到了尽头,高科技手段的视觉图像的强大冲击波也并未使绘画丧失其生存的空间。包括用写实手法创作的绘画形式如今在西方又有复苏的迹象。运用人的手、脑、心密切合作进行的艺术创造,最能反映人的真实思想感情和人性本质的方面,也最能触动大众的心灵,决不会因为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高科技手段的出现而丧失其自身的价值。它会沉着地迎接包括视觉图像在内的一切新媒介的挑战,机智地从科技手段中吸收一些观念和技巧,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
在中国,写实油画将会披荆斩棘,拓展未来的新空间。
美术标签: